公元前1年是全球公认的纪年方式起点,在我国的历史中,它对应于西汉汉平帝元始元年。自汉朝起,我国开始使用公历纪年,即公元纪年。
公元是从汉朝开始的,准确来说是汉平帝刘衎的年代。到了元始元年,也就是西汉的最后一年,这便是公元纪年的起始点。与此相应,在全球范围内,公元的纪年法起源于西方,源于的诞生,以这一年为纪年的开始。
在西方,公元前的纪年是倒序的,例如公元前2020年是在公元元年之前第两千零二十年。而我国在辛亥革命时期后,逐渐采用了公元纪年法。在之前,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是以皇帝的年号进行纪年元制度。
具体的算法是,公元前一年后即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需注意的是,没有公元0年的概念。所以算公元前x年到公元y年的时间段时,公式为x y-1。例如,为了计算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的总年数,我们使用这个公式得出结果为210年。
在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中,从夏朝到清朝历经了多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皇帝统治。而公元纪年法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
关于中国历史5000年的起点与公元纪年的开始的关系,公元元年正好是在我国历史中以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为对应的年份。自那以后,公元成为了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通用的纪年方式。对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年份的纪法表述上有所区别,即公元前与公元后的区别。
自1949年起,我国开始采用公元纪年方式,与此我们也引入了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世纪”和“年代”。
每一个世纪理论上包含100年。按照规则,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构成一个世纪,接着公元101年至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按照人们的习惯用法,常常会把某个世纪的最后一年视为下一个世纪的开始。比如,虽然公元100年是理论上的第一世纪的最后一年,但它被视作第二世纪的开端。
公元一世纪实际上只剩下99年,即从公元1年至99年。之后的每一个世纪都维持这一百年的时间跨度,例如二世纪是从公元100年至公元199年,三世纪则是从公元200年至公元299年。至于公元前的时间,推算方式与此相同,只是需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份向小的年份推算,比如公元前一世纪指的是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1年。
要确定某一年属于哪个世纪,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年份是两位数(即1至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在公元一世纪内。如果年份是三位数(即100至999年间),则将年份的首位数加一并得到世纪数。例如,公元618年,将首位数6加得7,所以这一年属于公元七世纪。如果是四位数(即超过1000),则将年份的前两位数加一并得到世纪数。例如,公元1840年,将前两位数相加得十九世纪。一个世纪又被分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末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阶段。早期是世纪的前三十年;中期是中间的五十年;晚期是最后二十年;前半期和后半期则分别指前五十年和后五十年。从理论上讲,每个世纪分为若干个年代,每个年代是十年。但人们习惯上不具体称每个世纪的前二十年为某年代,而是笼统地称之为某世纪初。接下来的二十年被称为二十年代,然后是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等直到九十年代。尽管如此,每个世纪实际上只有八个具体的年代划分。值得一提的是古埃及人在长期观察尼罗河泛滥的过程中发现了元旦最早的由来。的诞生日虽然未被《圣经》记载但人们为了纪念的救赎精神将其生日定为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同时也是罗马帝国的太阳神生日反映了西式的天人合一思想沿袭至今。当马利亚在马槽上生下时罗马正在伯利恒强制执行户籍申报政策导致约瑟和马利亚只能在一家马棚暂住随后人们为了纪念诞生便把十二月二十五日定为圣诞节并举行弥撒纪念的救世精神。